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533)
《伤寒论》指出临床法则,先表后里;但内外同治者,亦有若干处方。如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并用;只有桂枝汤加味含有大黄,如太阴病腹内“大实痛”,投桂枝加大黄汤;而麻黄、大黄合组的,极为少见,迨至金元时代,始露端倪,刘完素防风通圣丸就含有上述二味。事实告诉,麻黄、大黄合方,发汗、泻下,是开鬼门、洁净府双向疗法。老朽临床七十年单独拟方,开过十余次,风雨同舟,量不太大,无不良反应。
1955年由医院转来一基层干部,支气管哮喘,吃小青龙汤乏效,改用从龙汤(半夏、苏子、龙骨、牡蛎、白芍、牛蒡子),因龙、牡收敛,大便数日一行,病情转重。当时吾亦手无胜策,就授与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紫菀10克、厚朴6克、细辛6克、旋覆花10克、半夏6克、大黄3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饮八天,即证消而愈。但也要掌握,若无逆气上行、更衣困难,一般不宜麻黄、大黄合方遣用。
小郎中按:本文张老为我们展示了内外同治的医疗原则,其实这种原则在仲景时代是不提倡的,仲景强调的是表里同病时先表后里,到了唐宋时期还有很多医家在坚守先表后里的原则,例如许叔微就坚守这种原则,在他的著作中体现的很清晰,尤其是《伤寒九十论》这部医案著作中我们能明确看到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如果表里同病时能否表里双解呢?直到刘完素出现后才完全解决了这个理论问题。表里同病时表里双解是最好的治疗法则,因此他创制了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经典名方,后世医家才逐渐认识到表里双解的治疗法则,目前我们在临证也经常这样应用。因此医学也是在不断发展进化衍变的,只要有利于在临证中更好更快的解决病痛,我们都要认真学习研究。
文中医案信息点较少,我们无法判断这个患者是一开始就有便秘的症状,还是后来因为使用了从龙汤导致的便秘,但是从张老给提供的治疗方案看,张老选择了外解表寒和内通腑气的表里双解法进行治疗。这种治疗原则在现代的临床中比较常见,也经常使用,张老也为我们明确了使用指征:逆气上行而咳喘、更衣困难而便秘的患者可以麻黄和大黄同用。
其实在临证中治疗支气管哮喘等肺系呼吸系统疾病,通腑气是一个常用治法,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也会影响肠道气机,肠道气机不通畅,气机郁闭也会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失常,因此治疗肺系疾病,通腑气这个治法不要忘记,治疗便秘类疾病宣降肺气这个治法也不要忘记,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思想。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图片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