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下午,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公共文化机构文创开发与运营”研讨会暨“2025陈家祠文创大赛”颁奖仪式在此举行。来自文博界、高校界、设计界、企业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青年设计师与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公共文化机构文创发展之道,见证优秀文创成果诞生。
活动伊始,“2025陈家祠文创大赛”颁奖仪式率先拉开帷幕。本次大赛以“文创引领、活化非遗”为主题,自今年暑假启动以来,收到校内外青年设计师众多优秀投稿,经专家初评、现场答辩和终评等多轮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4名。
在热烈的掌声中,获奖名单逐一揭晓:《天添好运》凭借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巧妙的创意设计摘得大赛一等奖;《塑影新颜》《佛言新语》获得大赛二等奖;《祠兽妙斗》《轻承重史》《祠艺新礼》获得大赛三等奖。此外,《古祠流芳》《九如映灯》《祠新》《永年》四件作品荣获大赛优秀奖。获奖作品在研讨会现场同步展出,作者们在现场与嘉宾交流设计理念。
据介绍,本次大赛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双方自2025年3月起已联合开展“一个课程、一个比赛、一个研讨会”系列活动,其中工艺美术学院三年级《文创设计》课程专门以陈家祠为主题开展调研与设计,为本次大赛输送了大量新鲜创意。
颁奖仪式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共同上台,交换战略合作协议文本,标志着双方在工艺美术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为馆校协同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随后的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三位业内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了文创开发与运营的实践经验与深刻思考。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曹雪教授以《公共文化机构文创开发中的“文”与“化”》为题,深入解构了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广州市大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国栋以《匠心赋能,文创新生——从大新文创之路,赋能文化机构文创发展》为题,分享了企业与陈家祠近十年的合作历程。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以《文旅融合下的博物馆文创——以陈家祠文创为例》,分享了博物馆文创从无到有的发展实践。她指出,在政策推动下,博物馆文创已成为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陈家祠2024年参观人数达257.32万人次,文创收入1664万元,较2017年的188万人次、1120万元实现显著增长。
黄海妍介绍,陈家祠文创坚持三大特色:深入挖掘古建筑与馆藏文物元素,打造陈家祠积木、“年年平安”书签等特色产品;重视观众研究,发现80%—85%的非节假日观众为省外游客,文旅融合特征显著;积极开展多方合作,目前已开发400多款文创产品,拥有4家文创店及3家合作运营方。她特别提到,通过销售数据榜单指导产品开发、组织文创大赛与展览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文创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与文化传播力。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公共文化机构、企业、高校、媒体、法律界的7位专家围绕文创发展的政策环境、实践痛点、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据了解,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的战略合作,正是这种跨界协同的生动实践。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结合陈家祠的建筑艺术与岭南文化资源,依托高校的创意设计力量,联合企业推动更多优秀文创成果落地转化。
南方+记者 杨逸
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